FA新知
 
邁入工業4.0時代!物聯網讓生產流程變智慧了
[2015-03-17]

 邁入工業4.0時代!物聯網讓生產流程變智慧了

2015-03-02 23:00 撰文 吳韻萱 《數位時代》
 
「工業4.0」,這個由德國政府推動的高科技戰略(High-Tech Strategy),主要是利用物聯網及網際網路服務改革生產流程。根據德國的工業4.0報告,未來的智慧工廠在每個生產環節、每個操作設備都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,可自動化完成生產線操作。且每個設備都能相互溝通、即時監控周遭環境,隨時找到問題加以排除,也具有更靈活、彈性的生產流程,因應不同客戶的產品需求。
 
因此,過去無交集的工控領域與IT領域,在物聯網時代開始對話。為了實現「智慧工廠」,物聯網利用感測器取得資料,加以分析後找到各種關聯應用,背後蘊藏的技術關鍵就是大數據。
 
台灣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協理劉建倫指出,製造業從「自動化」進入「智慧工廠」,關鍵就在「預測」。大數據的分析功能,得以從歷史資料中找出事件發生的周期,進而預測故障發生。
 
工控與IT的交集,研華並非唯一。英特爾、思科、奇異(GE)、IBM及AT&T等網通、電器及電信大廠,2014年即共同組成工業網路聯盟(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,IIC),打算透過建立一套開放互通標準的工業物聯網智慧系統,將未來所有智慧型設備、工業機器、人員、流程與資料等連結起來,降低未來工業應用及流程所需花費的人力時間及操作複雜度。
 
這些生產流程的進步,都讓製造業得以更貼近消費者,因應快速的市場變化腳步。
 
速度、少量多樣是關鍵
「現在生產周期縮短到3個月至半年,是因為市場變得太快。產品不能大量製造,而是要觀察市場再調整。」劉建倫舉例,無論是服裝業、行動裝置,都要將消費者需求轉化為製造產品的方向,其中又以消費電子業最急迫,生產、交貨、庫存幾乎是能否勝出這場流血戰的關鍵,「交貨交不出來,市場就不見了。」
 
而雲技術的崛起,降低初期支出成本,甚至容許新創以零成本快速崛起,帶給原有企業很強的壓力。這時如何刪減原有的規模或是運用雲端,讓自己變得與新創一樣快速又有彈性,就是物聯網時代的重要課題。
 
當萬物互連,工廠設備得以互相對話,製造流程變得更有效率,意味著「少量多樣」、「客製化與速度」的時代來臨了。台灣代工產業應藉此機會走到前端,直接與市場連結,小而美、能根據市場靈活應變的製造業,在工業4.0時代才有可能成為贏家。
 
(圖說:工業4.0的輪軸啟動後,IT與工控展開對話,生產製造正式由智慧工廠接手。圖片來源:林衍億攝影)
 
 
物聯網時代,製造業五大關鍵字
1.對的資料給對的人:
雲端技術的出現,讓新創初期支出成本降低,如何讓裝置與裝置溝通、將對的資料傳達給關鍵的人,成為提高管理效率的重點。
 
2.預測危機:
以往工廠設備故障才維修,導致製程中斷。機器連網後,系統得以預測故障的發生,並發出警示。
 
3.多樣化生產:
產業的消費端與製造端越來越近,因應快速變化的市場,生產周期縮短,從單一產品到多樣產品,從大量生產到少量製造。
 
4.工控與IT交集:
物聯網時代,工控資料開始與IT資料互通、整合,例如為了系統安全,將工控系統集中化管理,這種資料集中的概念,在IT領域已經存在逾20年。
 
5.速度決勝:
以往的製造大廠影響力有限,現在應變速度快、貼近市場、小而美的製造業,在工業4.0時代更有商機。
 
(本文出自於《數位時代》,原文請點此。)
 
http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view/id/35299
http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50425